澎湖旅遊-七美

澎湖旅遊-雙心石滬
七美鄉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,清朝初期稱為「南嶼」或「南大嶼」,至民國33年(1944)8月才由「望安庄」分出,成為「大嶼庄」,1945年改為「大嶼鄉」,後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,於是改名為「七美鄉」作為永久誌念。
自然景觀
- 特殊玄武岩海岸地形:從大灣沿著東海岸至西北海岸有其特殊玄武岩海岸地形景觀,是澎湖各離島難與比擬的沿岸景觀(七美的自然寶藏)。
- 銀合歡和馬櫻丹為主要綠地:銀合歡是日治時期引進,他是生命力強的植物並適合在澎湖生長,最初是用於居民煮飯之乾柴使用,後來瓦斯漸漸普遍後,已不使用灶爐煮飯,因而一到夏天時滿山遍野綠油油景緻,覆蓋面積澎湖之冠;馬櫻丹是最近十幾年來經由候鳥之糞便引進七美,是目前第二多之野生植物。
人文景象
- 馬路兩旁為玄武岩圍牆:鄉公所特請本地老師傅,把馬路兩旁都用當地玄武岩砌成,使七美道路更有其特別之處,街道顯得整齊、乾淨。臧振華等人1983年七美人塚東北方約250公尺處,發現屬距今約4500年前之『細繩紋陶』文化遺址,並且先後於1983年、2000年在七美島上發現了三處『石器製造場』遺址,分別有:南港、東湖、西北灣石器製造場,使七美成為台灣史前時代帶來重要角色。
- 遠洋船長故鄉:七美人大都往高雄遷移,大部分從事遠洋漁業,從最基層船員到二、大副或二、大俥到船長,目前高雄遠洋漁業界的船長大部分都是澎湖人,七美人尤其之多。
- 九孔養殖島:從1981年呂啟宗先生開始養殖,之後陸續成立十三户養殖場,一些馬公餐廳由七美養殖場供應外,也銷至台灣本島。除捕漁外,這是七美產業的第二春,也留下不少人口,對地方發展影響甚深。


